2022年记——活着

2022,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寻常的一年。是疫情,是封控,是放开,是离别,这一年发生了太多颠覆我认知的事,以至于分不清是我太天真,还是这个世界太魔幻。

若要用一个字总结这一年,便是“噩梦”的“噩”,上下左右均可翻转,就如这一年经历了这么多“反转”后,依旧逃不出“噩”字本身。

谨以此文,记录下亲身经历的2022…

2022年3月28日,是上海按下停止键的时刻,而这一刻,我还完全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侥幸逃脱的毒圈

2022年1月6日,早已“零新增”多日的深圳又出现了病例,传闻离深需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本想离职后再逛逛这个城市的我,只能打消计划,立刻购买了返乡的机票。来深圳半年从未做过核酸的我,四处打听何处能做核酸。最后,终于在一个社区医院,排队一小时,花费了32.5元,做了人生的第一次核酸。排队时,不断有人在问“什么时候能出结果?”“今天的飞机赶得上吗?”,我暗自庆幸我的机票是第二天,同时也不禁感慨,原来深圳有这么多赶着回家的打工人啊。

8日晚,手持绿码,顺利登机的我终于松了一口气,看着舷窗外逐渐暗淡的灯光,告别了这个生活半年的城市。2小时后,随着轰鸣声停息,我打开手机,看着弹出的同事群99+条未读消息,有种不详的预感。“深圳带星了。”我立刻打开行程码确认,果然,“您14天内到访过:深圳市*”,没想到最终还是慢了一步。

万幸的是,我所在的那个区,还没有病例,因此,只是简单的做了个核酸就放我通关了。当然,还是免不了社区报备,喜提了14天居家健康检测和4次核酸。由于不能坐公共交通工具,每次都只能骑行半个小时去城郊的核酸点。

14天健康监测

这次“跑毒”经历可以说是非常幸运了,回家后没多久,深圳就迎来了为期两周的“封城”。当时正庆幸跑毒成果的我,怎会想到更大的劫难正在前方等着我…

“爱丁堡”的救赎

过完年,2月底,我便如期奔赴上海,开展毕设。老师为我们订了酒店,虽然地处较偏,好在地铁通勤还算便利。每天通勤的路上我还在感慨,不愧是“精准防疫”的上海,路上大多数人已不戴口罩,冬日的暖阳照耀出一丝生机。

然而,意外总是来的很突然。本与在上海读书的旧友约定周末一聚,可尚未等到周末,却得知他们学校出现病例,已经封校。看着“深圳解封的新闻”,我还安慰他道“没事,最多两周肯定会好。”谁知这一封,便没有尽头…

3月14日

因为零星的新增病例,我已经开始了居家办公。一开始,我还喜于每天不用早起通勤,一个人在酒店呆着也没什么不好。一日三餐,生活照旧,外卖吃腻了,就去楼下转转吃碗面或馄饨。除了路上的人都带上了口罩,似乎没什么变化。

3月27日傍晚

我像往常一样,漫步在夕阳余晖下的街头,不知是因为疫情,还是生意不好,这几天开着的店越来越少了,逛了老半天,终于找到一家还在营业的面馆,点了一碗烩面。由于刚到饭点,店里人不多,老板娘时不时跟几位熟客攀谈几句。“也就你们几个天天来了“”最近的生意真不好做“不知道我们店还能开多久”。确实,因为周围小区零星出现的病例,店铺关了不少,我也只是在房间里呆久了,出来透透气。看着新闻中播着的“上海绝不封城”,我低头吸了口面,心想:最坏的情况也不过现在这样吧,很快就会好起来了。。。吧?

晚上9点,酒店同住的同学突然跑来敲门,说上海明天要封城了,楼下小吃店老板娘接到通知明天不能营业了!听完,我是错愕的,“什么?封城?不是说不会封吗?”将信将疑下,赶紧询问酒店老板,证实了一小时前发新闻说明起要封4天。

27日晚8点通知第二天浦东封城

毫无屯粮的我们一行5人便匆忙赶赴最近的超市。到了超市,这里早已是人山人海,蔬菜区挤满了人,但对于我们住酒店的来说,能用来饱腹的也只有泡面和自热米饭。但因为此前我也没有囤积食物的习惯,对于4天需要储备食物的数量没有明确的概念,并且既然官方通告上写了“保障外卖供应”,那我也没必要屯很多吧。因此最后我也只不过买了勉强够吃4天的泡面和自热饭,外加一打鸡蛋。

超市盛况

3月30日

封控头两天过的还算顺利,吃着泡面刷着新闻笑侃浦西人民的抢菜行为。但到了第三天,随着囤粮减低,看到外卖平台依旧空空如也,仅剩几家药店和花店还在营业。顿时心中就慌了,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因温饱而焦虑,难以相信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竟无法满足人最原始的生存需求,这给我一种时空错乱,仿佛回到了长辈口中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2022年,在上海,你甚至能体会到花钱买不到食物,有钱无处可花的感觉!

原定的解封日,实则变本加厉

4月1日

原定的解封日已到,却丝毫未有解封迹象。此时,上海官方却回应说浦东地铁交通已经恢复,物资供应充足,居民“安全感满满”!刚想开骂,却被下面的新闻堵住了嘴:

安全感满满的“爱丁堡”

哦,原来我不是“洋人”,怎配享受居民的待遇呢?封控前给我2小时采购物资,已经得给老爷们感恩戴德了。

封控前2小时采购的物资到今天为止已经见底,而外卖继续暂停,快递依旧停滞。看了看仅剩的一碗泡面,喝了一大口水,思考着中午吃面,晚上喝汤,能活下去吗?

当真正面临饥饿的恐惧时,我也早已无心学习了,一边刷着几个外卖平台,一边看着微博上各种“黑色幽默”,这一天,是那么的孤独无助。万幸的是,偶然间终于刷到有一家超市营业了,立刻点进去划到食品一栏,在一连串的“售空”中终于找到了一包速冻汤圆,也管不了怎么吃了,只要是食物,就立刻下单。吃到了这几天来最饱的一餐。

热水壶煮的汤圆,吃起来也要优雅

4月2日

今天,浦西如期封了,但浦东却依旧封锁着。食物准备的再充足,到今天也都该见底了。酒店终于答应尽量帮我们解决吃饭的问题,但食材数量有限,只够每天提供一顿,这也成了此后1个多月时间,我每天唯一能吃到的一顿正经饭

30元的饭,一荤一素,放平时怎么看都是抢钱,但放现在,与外卖平台上为数不多几家动辄几百元起送,数十元配送费的外卖来说,这已经是最“经济实惠”的选择。

唯一的晚餐

最初几天,早上还有包子提供,勉强可以保证一天2顿有的吃,但慢慢的,早餐的供应量在减少,到最后,对于两百来人居住的酒店,一天仅提供二三十份早餐,可想而知,多数时间仍只能与泡面相伴。

4月10日

封控开始整整14天后,政府终于想起了我们这群居无定所的可怜人,发放了一箱泡面。此后,差不多每周发放一次,直到我逃离上海,共受到了6次,基本以泡面火腿肠为主,但也不乏一些“特别款”,如神药“连花清瘟”以及不知配方的“中药汤剂”。当然最无语的还是给我们这些居住于酒店,无法动火的人发了一箱“油盐酱醋”。

政府发放的六次物资

4月18日

老师给我们送的救济物资终于到了,感谢老师把学校的配给物资省出来给我们。可惜这时政府还没发调料,身边也没有用于切割食材的工具,于是,就诞生了银行卡切土豆,方便面调料烧排骨这道黑暗料理

红烧牛肉味排骨

4月21日

听到可以出门下楼的通知,下楼却发现仍然置身于围墙当中。本以为迎来的是解封,没想到是更严格的封控。集装箱堵路,铁丝网封道,路边的落叶已积成堆,此情此景,若不是今天阳光明媚,真以为来到了末世。

“明天会更好吗?” “等通知!”

许久未见的阳光,不知是在围墙里还是围墙外

5月14日

转眼,日子来到了5月,临近毕业,我还有一大堆事情等着回校解决。而解封的日子似乎还是遥遥无期。“下周会解封吗?”是群里问的最多的问题,在这”中国式辟谣”满天飞,“辟谣者”堂而皇之散布谣言的时期,没人知道该相信谁,也没人敢去相信谁。当看到外地的亲朋好友问起“看新闻说你们那儿都好了吧”时,我感觉自己像是被社会抛弃的人,生活在一个虚假的世界,一个外人无法理解的世界。看着楼下日渐加厚的铁皮围墙,仿佛要把我困在这里一辈子。难不成还等着有人来拯救吗?

“是时候该逃跑了!”

日渐加厚的铁皮围墙

逃亡之路

800元车票,300km离浦,14天隔离

To be continued.


2022.12.31

今天是2022年最后一天,本该一个人在宿舍平平静静送走这魔幻的一年,没想到在这一年还剩不到6小时的时候,命运却给了我最沉重的一击——外公去世了。

“外公不行了”当看到我爸的这条消息时,我是错愕的。为什么?外公不是已经康复了?不只是“轻症”吗?不是没有后遗症吗?为什么,就毫无征兆的倒下了?是肺炎?是心脏病?从未经历亲人离世的我甚至还没感受到悲伤。

“现代医学这么发达,应该会没事的吧?”此时的我还能平静地拨通我爸的电话,直到电话那头传来,“心脏已经停了。医生说就不回来了。”

我愣住了,不知道该说什么,心中还是充满了怀疑和侥幸,“心肺复苏已经做了,也没用。”,“120根本叫不到,我跟你舅自己抬去医院的,但还是太晚了。”一连串的真相让我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也让我切身感受到奥密克戎的可怕,也让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能享受到完备医疗资源的老院士们都没能挺过。网上流传的哪些“火葬场的烟火气”,“医院的报复性消费”也不是空穴来风。戏谑的背后是惨痛的真相。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撕碎给人看。”如果没发生意外,明天就是外公九十大寿的日子;如果没有“一刀切”放开,外公也不会得病;如果医疗资源没有受到挤兑,外公或许还救得回来……本应是个大喜的日子却成为了没能逃过的一劫。人已驾鹤,而墙角的寿礼糕点还未全散去。

人生没有如果,过去没有重来。逝者已逝,只愿外公走的安详。R.I.P

人间“烟火气”

殡仪馆“盛况”

谢谢你,2022,教给我这么沉痛的一堂人生大课!

明天会更好 吗?

作者

江风引雨

发布于

2022-12-31

更新于

2024-07-10

许可协议

CC BY 4.0

评论